夜深人静的晚上,我都会情不自禁思念去世的外婆,以至泪流不止。亲人离去,这份亲情失去之后,我更懂这份亲情的深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的外婆家没有桥,我去外婆家也不用划船,但外婆家门前有竹林,屋后有小山,有树木。外婆家对于我来说就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的外婆生于1949年 ,印象中的外婆,身材佝偻,头发花白,步履蹒跚,两只手长满了老茧。她是个非常勤劳的女人,这从她满手是茧的手上不难看出。同时,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母亲曾告诉我,在她七岁那年,外公因无钱看病,撒手人寰,留下了三儿一女和苦命的外婆。当时,一家人是靠挣公分来维持基本生活,日子过得十分紧张艰难。三个舅舅年龄尚小,按照生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够参与挣工分的,只好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家庭的重担毫无疑问地落在了外婆一人的肩膀上,她也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每天起早贪黑在生产队干活,就为了多挣点公分,让孩子们都能够填饱肚子。母亲说:她们兄妹几个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觉得外婆太辛苦了。后来,索性自己背着外婆不去上学了,被外婆知道后,恨恨地教训了一顿。不过母亲的性格倔,最终还是没能被她老人家说服,辍学后主动承担起家里放羊的任务。 我小的时候,父母在外务工,童年是在外婆家里度过的。村子里炊烟袅袅的烟囱,下雨时可以粘满鞋子的黄泥巴公路,路边高耸的柏树,村子里总是嚎叫的大狗,屋后猪牛圈里养的家禽和早上天还没亮就叫个不停的母鸡,夏天的时候,院子里三三五五的小孩顶着烈日用简陋的工具裹上蜘蛛网去捉蜻蜓和蝴蝶,现在很多时候我无比想念那时自己和外婆生活的日子。 我常听外婆嘴上念叨的一句话:“以前想都不敢想,有生之年还会吃上白面馍馍,感谢党,感谢毛主席,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穷人家过上了好日子,对生活又有了盼头”。之所以,老人家那个年代的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有那么高的敬仰,也是因为他时刻牵挂着人民,惦记着人民的吃喝冷暖!对毛主席,她们不仅仅是敬仰而更是一种炙热的情怀!外婆经常嘴里哼着这样的歌谣: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我认真听着,她还会给我讲打仗的故事,所以王二小、董存瑞、刘胡兰等这样的名字我从小就知道,他们的勇敢和奉献等精神都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我的榜样。在我心中枪林弹雨、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让我对共产党有了更进一步了解,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国旗上的红色就是最好的证人!如果没有血染红,五星红旗哪来的闪闪发光!这样的红色教育深深融入入我心。 我上小学的时候在村里读书,学校离家很近,农忙时节农村农活很多,外婆每天做农活既辛苦又劳累,但每次放学回到家里都可以看到外婆便已把热腾腾的饭菜做好了。记得有一次,幼小的我感冒了,咳嗽得厉害!外婆便用冰糖煎鸡蛋给我吃。一大早,我迷迷糊糊地睡着,外婆端来热气腾腾的鸡蛋,哄着我吃。在外婆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很快便好了。那是我一辈子中吃到的最好的冰糖煎鸡蛋,后来我再也没有吃到过那种味道!外婆的勤快众所周知,因为她每天早上都会早早起床干农活、洗衣服......村里那条小路上随处可见她忙碌的身影。我喜欢躺在外婆身边,摸着她手上厚厚的老茧,享受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连外婆的唠叨都变得那么亲切可爱。 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初中的时候步行一个半小时到镇上读书,每周五回到家外婆都会给我加餐,平日里外婆干农活都不舍得吃的腊肉腊排骨都会做给我吃,周日下午去上学的时候外婆总是会给我做“肉馅油饼子”让我带去学校怕我晚上下自习没饭吃,我永远也忘不了外婆的味道。 可是,2019年之后我就再也没听到过外婆叫我了。那一年,外婆走了,多想跟外婆聊聊天,听她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可外婆已离开。只能借着清明,去看看她老人家,在心里跟她说说悄悄话。或许纷飞的蒲公英能带去我的思念,陪伴外婆。随着时间的流淌,人生中那些幸福的往日时光变成了最美的珍藏。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